家庭成员结构太复杂,这么复杂的家庭人员平日是怎么和平共处的?林月有点好奇。
听说以前的曹姜氏做妻子还是比较低调的,但自从有了曹杰真这个过继的儿子,心情大好,脾气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。大李妾小李妾以前虽然在她面前不敢造次,但因为她们生有女儿,比没有生育的曹姜氏稍微有些底气,明里暗里的对曹姜氏阳奉阴违。但现在不同了,曹姜氏有了儿子,哪怕是过继的儿子,她就摆正了曹家大少奶奶的姿态,看两个妾稍不顺眼就操起鸡毛掸子一顿乱揍。
现在说说林月住的西院,西院原本只有曹家文一个人住,现在曹家文娶了林月以后,西院才有了些人气,跟着林月嫁过来的,还有莲儿,莲儿是林月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头。
西院的屋后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,树下有一口水井。林月嫁到曹家后,躺在床上透过窗棂,睁眼看见的就是这棵香樟树,樟树长得很高大,枝繁叶茂,树上有几个鸟窝,早上天刚亮,她就听见树上不知道是什么小鸟鸣叫的声音,开始是小心翼翼的唧唧声,后来就是清脆婉转的歌唱,林月讨厌公鸡打鸣,但睁开眼睛就听见小鸟的歌声,心情大好。
林月站在西院自家门口,正在和莲儿说着话,突然对面东院传来曹姜氏的河东狮吼,曹姜氏手里挥舞着鸡毛掸子,将小李妾从里屋追打到堂屋。曹姜氏手里的鸡毛掸子每挥舞一下就带出一阵呼呼的风声,小李妾抱着头,绕着堂屋的一张圆桌跑,曹姜氏挥舞着鸡毛掸子在后面追,一个拼命躲,一个拼命追,两个人围着圆桌像被抽打的陀螺转着圈,三个未成年的女儿都贴墙站成一排,惊恐的看着眼前大娘打三娘的场景,吓得嚎啕大哭。
东院自从有了过继的儿子,这样的场景隔三差五就会上演一次,打骂声,哭嚎声成了东院的家常便饭。
林月看见东院的乱象,就忍不住在心里诅咒着这个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罪该万死的封建社会,她想,如果曹家文胆敢纳妾,我就一定要像曹姜氏那样,用鸡毛掸子打得曹家文七魂出窍。一阵腹诽后,林月转身回屋。
晚上,老爷子叫来两房的儿子和儿媳,说明天曹家祠堂要处决一个触犯族规的女人,族长要求全族的人都必须去接受教育,老爷子虽然定居在仓西县城,但仍然是曹家家族的人。所以,明天曹家所有人都要去参加。
林月看见曹姜氏向她投来一个惊恐的眼神,心里不免一惊,曹姜氏紧张什么?看那眼神,难道明天被处决的人是我?我除了不会做家务,爱睡懒觉,十指不沾阳春水,没做其他什么违纪违法的事呀?
曹姜氏在林月耳边悄悄说,明天曹妹儿要被浸猪笼!林月看向曹姜氏,现在轮到她使用惊恐的眼神了,问曹妹儿是谁?什么叫浸猪笼?老爷子见两个儿媳窃窃私语,就厉声喝止,说曹妹儿是曹金达的二女儿,前天发现她与王家小子眉来眼去还私定终身,族长召集家公堂商议,决定对曹妹儿实行浸猪笼的处罚。那个王家小子现在也被关在曹家祠堂里,明天要打这个男人的板子。
老爷子说完,抖抖烟锅里的烟灰,大娘趁机就对林月发出警告,曹妹儿触犯族规,应该受到处罚,你要引以为戒,不然就会与曹妹儿的下场一样。林月对大娘的警告很有意见,看曹妹儿浸猪笼,大家都要接受教育,怎么只对我表示警告呢?
大娘见林月一副不服气的表情,对林月厉声呵斥,你要特别注意,一切言论行动都得按照《女儿经》的要求去做。再斜眼看着林月,说叫你把《女儿经》背下来,你现在都不背,平日说话做事也不检点,还敢揪男人的耳朵,现在嫁人了,连最起码的家务事都不会做....,大娘正准备继续数落林月的恶行,老爷子鼻子里哼一声,大娘赶紧将准备说的话打住,但看向林月的眼神仍然是严重警告的那种。
林月对大娘的警告眼神很有意见,曹妹儿还没被浸猪笼,自己倒先被大娘警告,难道自己不会做家务就触犯族规?林月不再理会大娘警告的眼神,问老爷子,明天只处决曹妹儿吗?大家一愣,都看向林月,不知道她这问话是什么意思?大娘没好气说,不处决曹妹儿还处决谁?林月问,那个王家小子呢?曹妹儿一个人不可能与人眉来眼去的。
老爷子说,王家小子姓王,自有王家家族处罚,不关曹家的事。林月语塞,是呀,这话没错,曹家的人触犯族规,自然只能处罚姓曹的人,不关外族的事,至于与曹妹儿眉来眼去的那个王家小子,打完板子还得让他回家去。这样公平吗?但不公平又能怎么样?
老爷子见没人再有疑问,继续说,明天全都到祠堂去,大家散了吧。
林月回到家里,问曹家文,曹妹儿只是与人谈个恋爱而已,为什么要被浸猪笼?曹家文对娘子的话肯定没听懂,什么叫恋爱?这个时代既没有这词也没这事,有这事就一定会被浸猪笼。但曹家文估计娘子问话的大致意思,就面无表情淡淡的说,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实在太拗口,林月没听懂,不过,最后两句,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的话,林月在前世是听到过的。她不满的撇了曹家文一眼
第213章 谁在墓里(21/26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